新华社贵阳11月27日电 题:特写:高坪村的“水经”
新华社记者黄垚
70岁的管水员陈光明,这几天正忙着给村里的水管做检修,带上工具,沿着山路挨家挨户巡查。动作熟练、线路更是烂熟于胸,毕竟这项工作他已经干了18年。
他是贵州省龙里县高坪村村民。这个村藏在苗岭山脉中部,村民们散居在起伏的山峦间。这里虽然年降水量有1100毫米,但由于山高涧深留不住水,多年来,村里都极度缺水。
村民们对缺水的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在湿润的土地上挖渗坑、半夜排队从坑里一瓢瓢舀水……“实在等不及就到隔壁贵定县的冒沙井拉水,来回一个多小时拉来的水,到家也只有半担,都不够一天用?!背鹿饷魉怠?/p>
2001年的一天,高坪村村民罗应星上山采药,意外发现贵定县谷汪村有水源。欣喜的村民在政府帮助下集资买断了水源。有了水还要把水引到村里,而建管道工程需要38万元,这对贫困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后来县里有关部门筹了20多万元,加上省里相关补贴、村民集资、投工投劳,终于在第二年元旦把水引进村里。
年过半百的陈光明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
村民们深知,水来之不易。于是,一套简单有效的制度应运而生——村民自发成立了管水委员会,选举包括陈光明在内的3名管水员收水费、维护管道。
18年来,每月挨家挨户收水费、检修水管成了陈光明的例行工作。在他桌上,十几本材料购买清单、收条、发票摞得整整齐齐,村里每根水管流过的水、换过的部件都在这些单据中留下痕迹。
“我们实行定额保底、阶梯收费办法,每月保底2吨,8吨及以下每吨收3毛钱,超过部分每吨收一块钱。”陈光明说,村里给“五保户”和学校免费供水,剩余的水以3元每吨的价格卖给村里小微企业。
高坪村曾在枯水季节实行分时供水,精细管理下,大家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村民朴实的智慧让高坪村保持了18年不断供水,不再为水发愁的劳动力大多出门务工,加快了摆脱贫困的进程。2018年,高坪村所在的龙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近年来,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像高坪村这样居住分散的缺水村逐渐走出困局。目前全国农村有65.8万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3.16亿人,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34%,其中20人以下的分散供水工程占比17%。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解决缺水问题,既要靠建水利设施,更要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自治管水的关键是形成良好制度,有的村不收水费造成村民浪费水,或者管理不精细导致维修跟不上,很容易在枯水季节断水?!彼颗┐逅缢竟┧ΥΤず纤?,在村民居住分散的偏远山区难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高坪村自治管水模式就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目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面定价,超过九成的工程开始收缴水费。2019年以来,水利部安排资金对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进行补助。资金安排与各地水费收缴等情况挂钩,发挥财政补助资金“济困”和激励双重作用,保障工程运行经费。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