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3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2月29日,在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魏家屯村一家农家小院里,散落在炕头的首饰配件正被组装成一件件成品,而整个“流水线”就是魏学信一家三口。
“我负责插板,老伴负责装袋,儿媳妇负责贴标签?!保罚此甑奈貉潘担骸岸逼绞本驮谑资纬习啵蛭咔榫徒笆止せ钅没丶依?,我们老两口也跟着一起干,能多挣点钱,待着还不无聊?!?/p>
同村的贺明华和老伴、儿媳经营着一家饭馆,因受疫情影响,饭馆暂不能营业,他们一家三口也干起了首饰配件组装的活?!拔颐侨鲆惶炷苷酰保埃岸嗫榍?,虽然饭馆还不能开门,但生活费足够了!”贺明华说。
疫情期间,为让村民们有收入,李哥庄镇流行饰品协会派专人联系、发放首饰配件,形成链条式服务,让当地“炕头经济”由零散变得有组织、有规模。
“首饰扭件、包装、剪断、连接组装……这些工艺品生产工序的工作强度小,简单易学,但企业又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特别适合疫情下村民们‘宅’家工作?!崩罡缱蛄餍惺纹沸岣被岢の赫捉?,“李哥庄镇工艺品是传统产业,我们就牵线搭桥,上门送、上门收,工资日结,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大家也能‘宅’得住。”
据了解,李哥庄镇有80多家首饰和工艺品企业,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年销售额约1亿美元。青岛江鸿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水萍说:“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炕头经济’避免了员工聚集,降低了企业防控压力,也有助于恢复产能,对于待业在家人员也增加了收入?!?/p>
魏兆江说,过去“炕头经济”这种模式也有,但从业者大概只有一两千人,比较分散。疫情下大家都出不去,现在至少有5000人通过“炕头经济”有了新收入。“哪些农家干哪些工序,越来越明细,干得也越来越专业了。海外订单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