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13日电 题:白茶西行记
新华社记者任硌、卢宥伊
地处川东深丘腹地的大竹县铜锣山,郁郁葱葱的茶园中,几个茶农剪刀上下翻飞,正熟练地修枝除草。50岁的邓中成是这片白茶产业基地的劳务小组长,他和妻子都是附近团坝镇白坝村的村民,两人不仅在茶园务工,在自家地里也种了茶?!跋备竞臀疑硖宀缓茫舨涣肆ζ?,改种白茶后,收入慢慢上去了。18年我们脱了贫,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4万多元,心里特别踏实?!?/p>
九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泡上一杯大竹白茶,茶汤清浅,白毫翻卷。引种白茶的业主,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廖红军介绍,他生在铜锣山里,因为妻子是浙江人,之前在浙江定居,做些小生意为生?!暗谝淮蔚狡拮蛹蚁纾抢锏闹窳滞寥谰腿梦揖醯煤苁煜?,小时候在山里放羊,路边也长满了那样的竹子,连泥巴颜色都很像?!?/p>
当时,白茶产业在江浙一带已经非常成熟,廖红军妻子家也有不少亲戚是茶农,当地山地资源吃紧,茶叶供不应求。
“安吉白茶”品牌响亮、销路畅通,廖红军想创业种白茶,但又发愁:哪来的山地种茶呢?
他想起了家乡的苦日子和荒山荒坡。“我小时候大米都吃不起,很早就出去讨生活。如果在家乡种白茶,既能节约成本,也能帮老乡谋一条出路,带着大家一起致富?!?/p>
大竹县是省级贫困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抬头就是山,种苞谷都连不成片,老乡们纷纷外出打工,山地撂荒严重。
为了确定大竹县是否适合种白茶,在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廖红军和农技员一起爬了不少山头,调查采样。结论出来:大竹与安吉处于同一纬度,气候、湿度、土壤条件都适宜种白茶。2010年,夫妻俩带着第一批2000株安吉白茶种苗,一路向西,回到大竹县团坝镇。
试种很顺利,大竹产的白茶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检验?!坝捎诤0尾钜欤笾癜撞杩诟懈游潞吞鹚??!绷魏炀?。
但第二年想扩大种植规模时,廖红军却碰到了难题,老乡们不支持,甚至拒绝流转土地。而原本撂荒的山地改种白茶,也需要修路通电。
“本来种地收成就只够填饱肚子,把我的地拿去种些不能吃的茶叶子,要是没收成又赖账咋办?”有老乡说。
关键时刻,团坝镇赵家村74岁的老支书蔡化行站了出来:“我知道大家有顾虑,我先来种!”
为了鼓励老乡们参与,2012年,除了流转7000亩山地扩大种植面积,廖红军的公司还免费给周围农户提供种苗?!八拇ㄈ氪罕日憬?,明前茶可以早半个月上市,大竹白茶能卖出价格?!绷魏炀?。
政府积极参与帮助当地修路通电、劝说村民,第一个“吃螃蟹”的老支书也挣到了钱。2015年,蔡化行一家收入达上万元,和过去务农为生,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相比,翻了几番。老乡们渐渐打消了疑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种白茶的队伍中。
之前一直在福建打工的团坝镇白坝村贫困户江述英告诉记者:“前年我回乡,拿了茶苗在自家地里栽了两亩。现在一年卖茶和在茶园务工加起来能挣两万多元,未来很有盼头?!?/p>
种白茶能致富!一传十,十传百,在外打工的大竹县人纷纷返乡,有的办起合作社,有的开起炒茶厂、包装厂,大竹县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白茶产业链。
如今,在当地政府引领下,大竹白茶以团坝镇白茶基地为主核心区,沿“三山两槽”的地形双线发展。白茶产业已成为大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大竹县委常委余述蓉介绍,全县已种植白茶5万亩,现有种茶业主和加工企业30家,年产干茶60万斤,产值10亿元,茶农每亩鲜叶年收入可达16000元。共计带动贫困户4000余户,人均增收1600元。2019年,大竹县已退出贫困县序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