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4日电 “领到手里的是分红,存到心里的是希望”——贫困村分红记
新华社记者 朱国圣、姜伟超、周啸天
“合作社给咱分红了!”3日,一场分红大会,让一个名叫稻坪的贫困村提前进入过年模式。
稻坪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的一个贫困山村,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从县城出发,要翻过十几道雾霭霭的山梁。村子依着山势而建,被大大小小的山沟分隔成三个社,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道都是漫坡,把地势高低不等的一户户人家分割开,在清晨薄雾中,小山村仿佛水墨点染而成。村道两边挂满了红灯笼,男女老少东一堆西一簇,不时爆出哄然大笑声。
村子最高处是一个乡村大舞台,台下的一张乒乓球桌上一捆捆红艳艳的钞票扎得整整齐齐,垒成一个金字塔状,另有一摞摞厚薄不一的钞票铺满了半张桌子。
3日10时整,分红大会正式开始,雪花也洋洋洒洒从天空飘落,不一会就把摆放的钞票裹上了一层洁白。人们安静下来,身戴大红花的致富带头人、产业带头人、脱贫先进个人台前端坐,浑然没有了刚才的嬉闹,神情郑重。
稻坪村村如其名,过去以适种水稻得名。有嘉陵江和秦岭的养育,这个不大的村子物产丰富,种啥长啥。但村子“山富水富人不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慢慢变成了“富裕”的贫困村,全村114户,有4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接近全村一半。
大伙一直不甘受穷,有的四处打工、有的放蜂种菜、有的喂牛养鸡,但多年过去,山外面的大楼越来越高,汽车越来越多,电商四通八达,村子还是那个破破烂烂的村子,路还是那条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贫困户张文平说,家里日子本来还凑合,2013年母亲生病一年,家里立马由富变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因病致贫的,还有村民种庄稼“种”成了贫困户、打工“打”成了贫困户,养殖“养”成了贫困户……村民们不断向贫困发起冲锋,但落后的生产方式、小农户跟大市场不对接的难题加上弯弯曲曲的山路,每次轻微的市场波动和天灾人祸都会将大家打回原形。
单打独斗没有出路。要斩断穷根,让大伙口袋越来越鼓,又能抵挡风险,必须发挥集体优势,培育集体产业。2017年底,在陇南市委组织部门包抓和徽县县委组织部帮扶下,包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跟村两委班子一起召开村民大会,商量成立专业合作社闯市场,村民高票通过,仿佛心中早有的愿望,在这个冬日苏醒了。
几天后,“青泥岭树蜜稻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每股1000元,全村79户入股,注册资金110万元。贫困户每户配一股,贫困户张文平拿出全部积蓄1万元,一分不留地投到合作社里。
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全村49户贫困户和30户非贫困户陆续登台领取分红,每股分红高达848元,人们大声喊着领奖人的名字。有的领奖人跑下台,把胸前的红花塞到妻子手里,有的则高举着成摞的人民币,任凭大伙用手机的闪光灯把自己“淹没”。
合作社成立以后,徽县县委组织部在探索出以“三标一体”党建标准强化村党支部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又摸索出“三合三分”的合作社管理模式,规范了村党支部、合作社理事会及合作社监事会的关系,实现了合作社领导权、管理权和财权的分离。自此,合作社管理上明明白白,财务上清清楚楚,村民对村两委和合作社理事会信任有加,参与热情高涨,把合作社当成“自留地”,一有时间就自觉去合作社义务干活。
一年来,合作社通过蜂群繁育、承接养蜂培训任务及蜂群蜂具租赁、花卉油料作物种植等多种经营,盈利收入46.7万元。股民分红25.5万元,村集体分红21.2万元。其中贫困户最高分红9328元,最低848元,实现人均纯收入同比2017年增加620余元。
集体有了钱,村子有力量。为鼓励村民致富,稻坪村制定出台了一项“拿钱奖钱”制度:2018年村民每挣1万元,村上奖励300元。分红大会上,全体村民拿到合作社领奖的资金、获奖的资金及合作社股民与集体分红资金共达到225.99万元。
集体有大笔分红,在这个贫困山村还是破天荒头一次。这次分红的钱虽不多,但在村民心中分量可不小。“一个人的致富路比山路更难走?!逼独Щд盼钠剿担傲斓绞掷锏氖欠趾?,存到心里的是希望?!?/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