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8月30日电? 题:非等督查组来了才“连夜整改”?
新华社记者字强
督查利剑出鞘,威力十足。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针对督查组发现的民生问题,多地“连夜整改”。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问题为什么平时发现不了,或是发现了却没能及时解决,非等国务院督查组来了才“连夜整改”?
云南昆明火车站“打车难”多年来困扰广大乘客出行。第二十五督查组近日通过两次暗访,查明出租车市场运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因此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大整改。举目全国,督查组发现的类似问题还有“办证难”“异地医保结算难”等等,都是百姓日常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难点堵点。
这些社会民生问题就在相关部门眼皮子底下,解决之本是分内事。而且,督查组一到就能“连夜整改”,说明并不难解决,却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究其根本,还是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心里没有装着百姓,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只要不出大问题,总能保住乌纱帽”,缺乏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意识。还有一些官员对督查组高调表态,落实整改却拖拖拉拉,存在“先观察观察”“做做样子”的侥幸心理。针对这些猫腻,督查组做好了“杀个回马枪”的准备。
民生问题是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高度关注、重点督查的领域之一。为此,本次大督查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开设多元的举报渠道,广泛征集线索。在实地督查中,坚持问题导向,一经发现,不打招呼,一查到底,责成有关方面立行立改,促进地方政府整改工作形成常态化。这也为地方行政部门如何以“马上办”的姿态解决民生问题树立了标杆。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山。国务院大督查给地方政府敲响了思想、作风上的警钟。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多的问题就是民生改革的方向。广大领导干部要改进作风,整改不能一阵风,不能止步于突击式的“连夜整改”,还需回归源头治理,长效监管,把功夫花在平时,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耳朵竖起来,听得见群众呼声,看得见百姓难处。凡是事关群众利益的事,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想办法尽快办,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要等督查组来了再搞“连夜整改”。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