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取得五大成果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8月12日上午,“向阳红10”科考船载着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员已??空憬凵铰胪贰1竞酱慰瓶甲?017年12月6日从舟山起航以来,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印度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果。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本航次分5个航段执行,主要作业区域在印度洋,以落实“蛟龙探海”工程为核心,具有任务综合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并取得如下成果:
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取得新进展。本航次共计发现3处矿化区、2处矿化异常区和9处异常区;深化了对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分布控制机制、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
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取得新认识。在天休热液区新发现一处高温喷口群,拓展了热液活动的分布范围,获得了该热液系统受控于拆离断层的构造与岩石学的新证据;新发现3个热液系统,使得我国在该区域发现的热液系统数量增至9个,其中宝船热液区是目前证实的距离中央裂谷最远(20千米)的热液系统,这为创建慢速扩张洋脊构造控矿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潜龙二号”自主潜水器刷新作业纪录?!扒绷拧苯辛?个潜次应用,水下工作257小时,总航程654公里。在玉皇与西龙井区发现新的热液异常区;在第十四区块、白堤与东龙井区探测到热液异常;获取的近底磁资料为热液区构造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为评估印度洋国际海域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基础资料和样品;首次开展印度洋缺氧和海洋酸化情况调查,初步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处于氧化状态。
开展90度海岭、海气通量和洋中脊深部构造调查研究。在90度海岭回收深海潜标,该潜标连续工作11个月,获取的数据可了解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填补该海域深层和底层海流观测空白。首次在印度洋投放气象与波浪浮标,已连续工作6个月。揭示观测区的气象水文综合要素的日、月际变化规律及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变化特征,为提升深海大洋环境安全保障增添新的观测手段。(记者刘诗瑶)
-
中国北极科考队开展冰站作业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1日在北纬79度13.5分、西经168度50分的北冰洋海域设立短期冰站,开展了本次考察的首个冰站作业。2018-08-12 13:26:05
-
中国北极科考队回收并布放锚碇式潜标
北京时间7月31日22时至8月2日13时左右,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行经楚科奇海北部区域时,成功回收并布放各两套锚碇式潜标。2018-08-02 19:51:05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