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7日电 题:长居深山几百年 如今迎来新生活——广西“土瑶”群众脱贫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吴小康、曹祎铭
在湘、桂、粤三省交界的大桂山脉中,生活着中国唯一的“土瑶”——瑶族的一个独特支系。700多年前,“土瑶”群众的祖先迁居广西贺州市,目前“土瑶”群众只分布在当地平桂区鹅塘镇、沙田镇的6个行政村,共有群众8500名。
长居深山、生活艰难,这是“土瑶”群众的生存状态。据当地扶贫部门统计,6个村的整体贫困发生率超过50%。目前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等举措,帮助“土瑶”群众稳定脱贫。
“我每天能挣100元钱,我妻子也在这里干活,收入和我一样!”54岁的盘转青脸上沾满草灰,柴刀别在腰间。记者日前遇到他时,他正和几十个村民忙着清理山上的杂草、灌木丛。盘转青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有人承包了这片山坡,计划栽种茶树。
盘转青所在的沙田镇新民村属于“土瑶”聚居村。从镇上出发,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八浅て诠爬肴核骶拥纳睿笊嚼锿恋叵∩?、资源匮乏,生活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鄙程镎蛭幕菊境そ丝硭怠?/p>
新民村马窝小学的教室是一排平房,学校操场也是新建的。教师盘道养说,学校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兴建,孩子们受教育的条件明显改善。
新民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外地投资。村里的300亩茶园因管理不到位,几乎没带来任何收入。经协商,村民们决定将茶园转租给外地客商何仕超。新茶上市后,因品质较好,何仕超决定扩大种植。何仕超算了一笔账:茶园每年的采茶期为8个月,仅采茶、田间管理等用工就要100多人,每亩地一年的劳务成本大约1万元,全年茶园仅支付工资就达300万元。
当地党委、政府瞄准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等“短板”精准施策,积极帮助“土瑶”群众脱贫。
跟以往相比,“土瑶”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平桂区扶贫办副主任陈树介绍,平桂区“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近亿元资金,逐步改善当地的道路、饮水、供电等条件,目前通往6个“土瑶”行政村村委所在地的道路已全部硬化。
住房是令“土瑶”群众头疼的问题。山区里平地少,群众大多在山脚或山腰搭建木房,一些群众甚至住在茅草屋里。为帮助他们改善住房条件,从2013年以来,平桂区以每户5万元的补助标准推进危旧房改造,至今“土瑶”聚居区的茅草房已不见踪影。
针对“土瑶”群众居住分散、生活环境恶劣,当地还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陈树介绍,已有部分“土瑶”群众搬迁到新的安置区生活,此外还有315户1924人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我们给搬迁群众开展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确保能搬得出、稳得住。”陈树说,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增强“土瑶”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更多的“土瑶”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从而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
再不起眼的小草,也要绽放自己的光彩——农妇罗加兰从脱贫到扶贫的故事
钻进自家的玉米地里,封丘县51岁的农妇罗加兰就不见了踪影。在田间,这位初见生人多少还有些局促的中年村妇,立刻变得轻松自如。2018-07-05 11:13:56
-
五年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 各地多措并举提升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吴相琴和几名支部委员领建了旅游、养殖、服装加工等五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串联起3至5名党员示范户,再由每名党员示范户带动5至10户贫困户。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授刘桓建议,扶贫要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针对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缺口,充分利用财税金融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产业扶贫。2018-07-05 07:22:45
-
从手绘脱贫地图看驻村第一书记李然的“奋斗足?!?/a>
翻开驻村第一书记李然的扶贫笔记,一幅手绘的脱贫地图引人注意。地图中,江西省庐山市蛟塘镇芙蓉村状如一棵树枝四向伸展的大树,每根树枝的终端标记着一位贫困户的名字,整个村里贫困户的分布一目了然。2018-07-01 15:40:43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