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爆竹,就少了年味儿?也不尽然。春联、年画、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元素,照样可以凸显年味儿;蓝天下的一张张笑脸,比烟尘呛人、碎屑遍地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比过去有更多方式辞旧迎新
还有不到一周就要过年了,无论是在返乡路上,还是依旧在岗位上坚守,此时很多人可能都会忆起童年时代的春节——簇新的衣服,甜甜的糖人,喜庆的吊钱、春联,当然,少不了热闹的鞭炮声。有人可能会因此生出一点遗憾与感伤,在一片“禁放”声中,很多城市已经不能在爆竹声中迎来新春了。
有人感慨没了烟花爆竹就少了年味儿,也有人甚至将其提到“文化流失”的高度,认为禁放烟花爆竹,是对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年俗文化的严重打击。
年俗文化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发展,年俗文化也得有所改变。有些元素退出或淡化,有些元素参与进来,是很正常的。
相传南朝时期,人们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为人们认为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这就是“爆竹”一词的由来。祈求平安是当时社会公众的主要愿望之一,在难以达到科学认知的时代,人们只有希望以此吓走自己难以战胜的鬼兽,获得平安。
进入现代社会,爆竹的功能从吓走鬼兽、驱魔避邪,演化为烘托气氛、表达喜庆热闹。许多人觉得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传统文化习俗,是春节的一大符号。但是,在人口和建筑物密集的城市,这一习俗确实带来了新的问题:空气和噪音的污染,火灾,人身伤害事故。
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显著抬升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岬贾驴掌廴敬锏街囟壬踔裂现匚廴炯侗稹?/p>
北京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全市春节期间空气重污染天数在2—4天之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3天的PM2.5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全年平均浓度。2017年除夕夜间,通州、房山良乡凌晨1点PM2.5平均浓度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而同期远离燃放区域的密云水库PM2.5浓度始终保持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下,烟花爆竹的污染“贡献”显而易见。
更糟糕的是,节日集中燃放期如果遭遇不利气象条件,燃放烟花爆竹释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就会导致长时间的持续重污染。2017年除夕夜间,因扩散条件不好,京津冀等地PM2.5达到重污染的时间超过30个小时。
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每年也有不少例证。
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与人们对洁净空气、干净环境、人身安全的需求发生矛盾,我们该如何选择?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权衡利弊。公众渴望蓝天、渴望健康,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舍弃妨碍蓝天和健康的东西,也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放。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444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764个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禁放或限放,就少了年味儿?也不尽然。春联、年画、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元素,照样可以凸显年味儿;蓝天下的一张张笑脸,比烟尘呛人、碎屑遍地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比过去有更多方式辞旧迎新。春节期间没有爆竹,幸福感不会少。(孙秀艳)
-
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
2018-02-09 08:50:40
-
摄影征集丨春节回家,牵妈妈的手
2018-02-09 09:32:33
-
中国铁路有哪些“世界之最”?
2018-02-09 09:51:02
-
"赏超级红月 看夜色北京"获奖公布
2018-02-09 09:13:50
-
如果旅行青蛙穿越到宋朝,会寄回怎样的明信片?
2018-02-09 08: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