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中国腹地的“创新领跑”——我国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建造全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年推广“超级稻”超过1亿亩……中部六省是中国地理和经济腹地,党的十八大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一大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成果从这里喷涌。
创新,已成为这里的“潜能激发器”和“崛起动力源”。创新战略改变中部传统的粮食产区、能源和劳动力输出地角色,使其跃升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引领,打出改革发展“组合拳”
去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成功在我国发射升空。今年,“墨子号”又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敝锌圃涸撼ぐ状豪衿兰鬯?。
“墨子号”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地处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从中部地区诞生,走向全国、影响世界。
2013年6月,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已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还将广泛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惫页愠ど持行闹魅魏旆崴?。
创新引领全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以创新为突破口,打出改革发展的“组合拳”。
——瞄准科学技术前沿。高温超导、透明计算、量子信息、两系法杂交水稻、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近五年来,中部科研机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
——打通“科技转化梗阻”。湖北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湖南构建“1+X”创新政策体系,江西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中部各省纷纷出台改革措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武汉东湖成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长株潭、河南郑洛新、安徽合芜蚌也相继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上海张江之后,安徽合肥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全创新链”催生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新底盘”
占地1968亩、一期总投资1600亿元……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这个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计划于明年底建成投产。
在300多公里外的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494亿元的长鑫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也正在建设中,投资约128亿元的合肥晶合12吋晶圆制造项目已竣工试产。
江西LED技术、湖南磁悬浮列车、湖北光通信、安徽智能语音……近年来,中部地区着力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创新链”,在全国新兴产业格局中,越来越多的中部企业成为行业引领者。
今年初,山西太原钢铁集团宣布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实现了批量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作为不锈钢产能全球第一的钢铁企业,太钢于去年底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笔尖钢的研制成功,只是我们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碧旨鸥弊芫砀呓ū硎?,创新技术、升级产品结构是未来方向。
山西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蔡颖鑫说,作为传统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通过煤制油和超低排放的循环硫化床等技术提升煤炭、焦化等传统产业,未来将以创新驱动新产业,实现“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目标。
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升级传统产业,中部经济的“新底盘”更坚实。
经济“新引擎”仍需以改革驱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06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1.3%。今年上半年,六省经济增速全部超过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拉动经济上行的“新引擎”。
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对中部提出“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的新目标,核心要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新的中部崛起规划提出“一中心、四区”,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提升了?!焙笔∩缈圃焊痹撼で刈鹞乃?。
专家指出,中部创新发展与东部沿海相比,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领军型科技型企业较少等突出问题。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建清认为,中部地区应发挥科教优势,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创新的重要源头。另外,中部大部分省份的经济主体仍是国企,缺乏民营龙头企业支撑,应该更多地鼓励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记者:徐海涛、廖君、刘扬涛、谢樱、陈毓珊、付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