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
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指导性案例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刘硕 邢拓)记者21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检察机关将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持续加强与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检察履职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葛晓燕介绍,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诉案件数、人数年均增长30.5%、16%;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三批24件重大涉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目前已有16件提起公诉。
据介绍,2021年9月最高检设立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以来,全面深化履行检察机关推动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的法律监督职责,建立了规范高效的证券案件交办制度,不断提升办案质效。最高检还不断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公安部、中国证监会等共同推进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加强证券犯罪检察专业化建设,提升证券执法司法水平。
最高检21日发布了以证券犯罪为主题的第55批指导性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违规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重点打击领域,对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高管、金融从业人员、中介组织人员以及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等全链条追责,为司法办案提供参考借鉴。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表示,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点领域犯罪的惩治力度,对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犯罪保持高压惩治态势;加强对证券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准确认定利用金融衍生品操纵市场,利用私募、信托产品实施场外配资等证券犯罪新手段,及时揭露和打击新型金融违法犯罪。检察机关还将在完善证券检察工作机制、加强检察履职与行政监管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并通过编发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诚信经营、合法交易、依法履责,促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刘慧 刘羽佳)2月21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监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指导性案例。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这4宗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体现严肃整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决心,彰显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监管态度。
李明说,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随着近年来监管执法效果的不断显现,资本市场生态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诸多变化,‘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氛围日益浓厚。”李明说。
他强调,证监会将不断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压降办案周期,提升办案质效,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继续发挥好与司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主任何艳春在发布会上表示,本次是证监会首次发布行政指导性案例,既是具象化展示近年来的监管执法成果,也是树立执法“标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更是宣示资本市场严监严管的鲜明态度。
何艳春说,本次发布的行政指导性案例有3个特点:一是体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从严基调;二是体现精准追责、“过罚相当”的法治理念;三是体现严而有效、以案促治的执法导向。
在谈及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的打击情况时,何艳春介绍,2024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案件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对7起案件按照法定高限处以罚款,同比增长75%。2024年,证监会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处罚,罚没金额49.5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千万元以上罚单占比41.9%。